閱讀文章

翡翠在清宮未能登"大雅之堂"

[日期:2010-02-21] 閱讀:

翡翠太平有象磬

  紫檀木製成的架子透雕著纏枝花草,上面懸掛著一片翡翠。細細一看,這是一片製作成大象形狀的翠磬(音慶),依形琢線,雕刻出大象回首顧盼的樣子。磬的背面滿雕雲紋,中間圓形章內刻陽文篆書「太平有象」四字。整件陳設,木架古樸端莊,翡翠清綠秀麗,隱隱透出微微寒意。磬是一種古老的打擊樂器,一般用石片或玉片製成。後來,因為磬的發音與「慶」相同,因此也就成為了喜慶的象徵。這件「太平有象」磬,意味著天下太平,五穀豐登的喜慶祥和的美好願望。
  
  深受現代人青睞的翡翠製品在很晚才進入到中國,大約明朝時期緬甸的翡翠開始流行於雲南西部的永昌、騰沖等地區。到了清代雍正十一年(1733年),內府檔案上開始出現記載雲南巡撫進貢的產自緬甸的「永昌碧玉」,即翡翠。從目前留存下來的、帶有製造年款的翡翠作品來看,最早的則是清代乾隆時期的器物。宮廷裡的翡翠製品種類豐富,可以分為陳設、器皿、佩飾、冊寶、祭法、神像、文玩、用具、鑲嵌等9類,多數屬於陳設、器皿和佩飾這幾類。這件太平有象磬就是屬於陳設用品。此外,清宮的翡翠製品中,很少有通身滿綠的「純翠」,較多的是白地含斑點狀的翠,也有一批無綠的白地翠。在翡翠陳設品的設計過程中,宮廷繪畫很大地影響了圖紙的設計與描繪,甚至很多宮廷畫家也直接參與進來,使翡翠陳設品顯示出獨特的宮廷風格。然而,翡翠作為一種進入宮廷的新型玉料,它更多地被用在生活用品的製作上面,雖然它偶爾也被做成朝珠、翎管、寶璽等涉及宮廷典章制度的用品上,但卻未能進入重要的大典和祭祀場合,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翡翠在宮廷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乾隆一朝,翡翠的價格經歷了由石到玉的巨變,令人咋舌。然而,儘管翡翠身價飆升,可仍然有為數不少的文人收藏家更重視和田玉而輕視翡翠,原因就在於翡翠的歷史文化底蘊過於淺薄。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鑒賞家、收藏家唐榮祚接受英國駐華使館醫生卜士禮代表倫敦博物院之邀請而撰《玉說》。其中翡翠自成一節,評價頗詳,首開先河,成為清代文人鑒賞家、收藏家中能夠正確認識翡翠並公開介紹翡翠的第一人。
  
  「艷奪春波,嬌如滴翠,映水則澄鮮照澈,陳幾亦光怪陸離,是為翡翠之絕詣。」這是唐榮祚在《玉說》中對翡翠的評價。清代的工匠們用治玉的方法雕琢翡翠,便將翡翠納入到了中國幾千年的玉文化中了。

尋找與您的有緣水晶,歡迎到>>>這裡<<<以優惠價選購水晶,數千件晶品任君挑選,質量有口皆碑。

上一篇:壽山石雕的文化溯源
下一篇:和田玉之遐想